Description
遊戲人數:2-6人
遊戲時間:約15分鐘
適合年齡:5歲以上
遊戲玩法介紹影片:
影片轉載至“瘋桌遊官方頻道”
遊戲目標:
- 成為收集最多俄羅斯娃娃卡牌的玩家。
遊戲配件:
- 俄羅斯娃娃卡牌:印有不同顏色、圖案、動作的俄羅斯娃娃。
- 顏色卡牌:印有三種顏色的卡牌。
遊戲準備:
- 將俄羅斯娃娃卡牌洗牌,組成牌庫。
- 將顏色卡牌洗牌,組成牌庫。
遊戲流程:
- 決定起始玩家,之後依順時針方向輪流進行遊戲。
- 由一位玩家擔任裁判,翻開一張顏色卡牌,讓所有玩家都能看到。
- 所有玩家同時尋找俄羅斯娃娃卡牌中,包含顏色卡牌上三種顏色的俄羅斯娃娃。
- 找到的玩家需立即做出該俄羅斯娃娃卡牌上的動作。
- 由裁判判斷哪位玩家最快且正確完成動作。
- 最快且正確完成動作的玩家,獲得該張俄羅斯娃娃卡牌。
- 進行下一輪,由下一位玩家擔任裁判,翻開新的顏色卡牌。
- 遊戲持續進行,直到俄羅斯娃娃卡牌牌庫用完。
遊戲結束:
- 遊戲結束時,收集最多俄羅斯娃娃卡牌的玩家獲勝。
遊戲特色:
- 訓練觀察力: 玩家需快速辨識顏色,並在眾多俄羅斯娃娃卡牌中找到符合條件的卡牌。
- 考驗反應力: 玩家需在找到卡牌後,立即做出正確的動作。
- 促進肢體協調: 遊戲中的動作指令,能幫助玩家訓練肢體協調能力。
- 適合親子同樂: 規則簡單易懂,適合各年齡層的玩家。
變體玩法:
- 簡化規則: 對於年齡較小的玩家,可以減少顏色卡牌上的顏色數量,或簡化動作指令。
- 增加難度: 可以增加顏色卡牌上的顏色數量,或增加動作指令的複雜度。
- 合作模式: 所有玩家共同合作,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指定數量的俄羅斯娃娃卡牌。
注意事項:
- 動作指令可能包含較大的肢體動作,請注意遊戲空間的安全。
- 裁判的判斷需公正,避免爭議。
《俄羅斯娃娃》與SEN學生
《俄羅斯娃娃》是一款訓練觀察力、反應力與肢體協調的桌上遊戲,雖然遊戲設計初衷並非針對SEN(特殊教育需要)學生,但其遊戲機制經過適當調整,能有效地幫助SEN學生在多個方面得到發展。以下我將分析《俄羅斯娃娃》如何適合SEN學生,並針對不同SEN類別提出調整建議:
潛在益處:
- 視覺辨識與配對
- 反應速度與注意力
- 肢體協調與動作模仿
- 規則遵循與輪流等待
- 社交互動
針對不同SEN學生的考量與調整建議:
- 動作協調障礙/發展協調障礙 (DCD/Dyspraxia):
- 簡化動作指令: 可以選擇較簡單的動作指令,或允許學生調整動作的幅度。
- 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(ADHD):
- 縮短遊戲時間: ADHD學生可能較難長時間維持注意力,建議縮短遊戲時間,或將遊戲分成幾個小回合進行。
- 明確指令與示範: 給予明確、簡潔的指令,並透過示範來幫助學生理解遊戲規則和動作指令。
- 自閉症譜系障礙(ASD):
- 規則說明: 遊戲開始前,務必清楚地說明遊戲規則,並盡量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,例如使用圖示或流程圖。
- 預測與提示: 可以預先告知學生可能出現的顏色組合和動作指令,減少不確定性。
- 學習障礙(LD):
- 視覺提示: 可以使用顏色標籤或圖卡來幫助學生辨識顏色。
- 分步驟引導: 將遊戲流程分解成幾個小步驟,並逐一引導。